星空中的牛女故事:星星如何成织女,两个牵牛争名分
天琴座的纺织娘
让我们从织女星谈起吧。
织女星,在西方星座体系中属于天琴座,是天琴座的主星。目前,它的位置是赤经18h36m56.3s,赤纬+38°47′01″,视星等为0.03,是北方夜空中能看到的最亮的一颗恒星,在整个夜空中它也是排名第五的亮星。
由于织女星的赤纬将近+39°(北京约在北纬40°),正对应北方中纬度地区的天顶位置,因此,在北方中纬度地区,包括华夏民族的发祥地黄河中下游地区,在一年当中很长一段时间内的夜晚,在特定的时刻,织女星正好高悬天顶,抬头望去,它恰好端端正正地在人们的头顶,散发着迷人的清辉。
银河边的织女星(图中右上角),图源《中国大百科全书,大文学》,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0年版,彩图第47页(局部)
正因为织女星不仅璀璨夺目,而且高悬天顶,地位显赫,因此这颗星自古以来就引起世界各民族的关注,成为浩瀚夜空中举世瞩目的一颗明星。各个古老民族都根据织女星在夜空中独特的地位,加上自己对这颗星星的理解,赋予这颗星意味深长的名字。
古代美索不达米亚地区的天文知识发达,在泥板文书中,织女星很早就见记载了。亚述人称织女星为Dayan-same,意为“天堂判官”,阿卡德人则称之为Tir-anna,意为“天堂之魂”,“天堂判官”或“天堂之魂”的名字,暗示了在两河流域的先民心目中,织女星高踞天顶、至高无上的地位,这个名字的来历,或许正与此星高踞天顶有关。巴比伦天文学家则将织女星称为Dilgan,意为“光的信使”,自然是因为它非凡的光彩。在古代波斯拜火教经典中,织女星又被称为Vanant,意为征服者,也反映了这颗星在天空中居高临下、君临众星的地位。
织女星在欧洲天文学中被称之为Vega,但这个名字并非欧洲人的发明,这个词最早写作Wega,而Wega一名则源自阿拉伯语的wāqi,这个词又源于an-nasr al-wāqi,直译为“降落的鹰鹫”。在古埃及和古印度,织女星都被想象和描绘成一只雄鹰或秃鹫的形象,可见阿拉伯人对于织女星的命名还是受到了古代印度或埃及的影响一一凶悍的鹰鹫是蓝天中的傲视众鸟的王者,鹰击长空,凡禽畏服,因此,鹰鹫在很多民族中都被视为王权威严的象征,直到现在,西方很多国家的国徽和王族的族徽仍采用鹰鹫的形象,就是明证。古代埃及、印度和阿拉伯的天文学家将织女星想象和命名为鹰鹫,大概是意味着居高临下、傲视群星的织女星,就如同一位高踞王座、俯瞰大地、明辨人间善恶、掌控众生祸福的天上王者。
在古希腊,织女星属于天琴座,古希腊神话中把它说成是俄耳甫斯的七弦琴,在现代西方星图中,这个星座就被描绘成七弦琴的形象,而织女星正好处于琴柄的位置。但在古希腊更古老的星图中,这个星座却被描绘成一只秃鹰的形象,透露出与阿拉伯天文学之间的渊源。其实,在古希腊神话中,关于织女星的来历,原本还有另一个版本,称织女星座是被好汉赫拉克勒斯杀死的斯廷法利斯湖怪鸟所变。把织女星想象为一只天上的巨鸟,这意象显然也是受了东方民族的影响。
华夏民族的先民也从很早的时候就开始对织女星的观察了,并根据它在夜空的位置和姿态判断季节和农候。载于《大戴礼记》中的《夏小正》,是一篇甚为古老的华夏岁时文献,其中按照一年十二月的顺序,分别记载了每个月份的物候、天象、节庆和农事。书名《夏小正》,因为古人相信此书出自夏代,夏代那时候大概还没有文字,当然也不可能有这样一篇文完意足的文章传世,但没有文字,却并不妨碍夏代的农时知识可能凭借口耳相传而流传后世。据天文学家根据岁差原理推算和考证,其中所记录的天象可以追溯到夏代到西周这一漫长的历史时期,可见此书渊源之邈远。《夏小正》中就两度提到织女星:一是在七月,“初昏,织女正东乡”,意思是说,在七月的黄昏,看到织女三星中由两颗小星形成的开口朝向东方;二是在十月,“织女正北乡,则旦”,则是说,到了十月拂晓,看到织女星的两颗小星形成的开口朝向北方。春秋代序,群星流转,织女三星在夜空中的方位和姿态也不断变换,古人注意到这一点,就根据织女三星开口方向的改变,判断月份和时节。
《夏小正》说:“七月……初昏,织女正东乡。”说的正是七月的织女星象,因此,这一条记载值得我们再三致意。
在七月这条关于织女星的记载的上文,《夏小正》还提到银河,即“汉案户”,注云:“汉也者,河也。案户也者,直户也,言正南北也。”“汉”即银河,所谓“汉案户”,意思是说,每年到了七月,银河在夜空中呈南北走向,恰好正对着朝南开的门户。天上的银河逶迤流泻,和漫天繁星一样,随着星空而运转,在一年的不同季节,银河的走向也不相同,因此古人可以根据银河的走向判断时节,当看到银河从南到北横贯头顶的夜空时,古人就知道是初秋七月了。此时的黄昏时分,走出房门,抬头望去,但见银河耿耿,星汉灿烂,一条光华灿烂、白波茫茫的天上大河,悄然无声地从头顶上流过,流向南方苍茫的夜空。唐人张环在其名篇《秋河赋》中向我们展现的就是这幅壮丽的秋河景观:“倬彼昭回,凿天而开,含秋耿耿,积曙皑皑。水清浅而不落,光逶迤而屡回,非碧海之分上,即黄河之转来。万里直绳,九霄横带,奕奕高影,汤汤连濑,透垂帘于户前,飞瀑布于云外……”
“七月……初昏,织女正东乡”,说的是七月黄昏时分织女星升上中天的星象-由于地球自转的缘故,从黄昏到拂晓,星星在夜空中也不断改变自己的位置,随时辰而西流,因此,根据星星的位置判断时节,必须首先确定是在什么时分、从什么方位观察星星。华夏先民习惯于观察昏、旦中星,即在每日的黄昏或拂晓时分观察出现于正南方(亦即子午线,北方为子,南方为午)上的星星,据以判断时节,这一点很早就成为中国古代天文学的惯例。了解了这一点,则可以知道,《夏小正》七月所说的织女星,是正处于子午线附近的织女星。由于织女星位于北方夜空的中纬度天区,因此,织女星东升西落的运行轨迹与子午线的交点正好位于中原地区的正上方,也就是说,七月黄昏升上中天的织女星,恰好处于天顶——当《夏小正》时代的华夏先民,每到七月的黄昏,仰首观望,只见银河西畔,正当天顶的位置,明星高悬,光彩熠熠,在满天繁星中格外引人注目。这种美丽的星象肯定很早就给华夏先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此,他们就用这一天象作为七月的标志,并将之郑重其事地记载于《夏小正》之中。
古代巴比伦、印度和埃及的天文学家,因为织女星高翔天顶且光华绝代,极具王者风范,因此赋予它一个蕴含雄性意味的名号,将之命名为“天堂判官”“天堂之魂”或“雄踞之鹰”可谓实至名归。四大古老文明中,唯有古代华夏先民独具一副温软心肠,将这颗星想象为一个婉约的女子,并且将之命名为织女,在这种别具风情的命名背后,又有何意味深长的隐情呢?
星星如何成织女?
宇宙洪荒,星野浩瀚,满天繁星本自无名,星名皆人所命。命名缘于意义,人们对于事物的命名,基于这个事物对于人所具有的意义,而邈邈群星对于人间的意义,主要在于其授时功能。星回于天,四时代序,群星的流转昭示了时间的流逝和光阴的轮回,标志了节序的转换和农事的早晚,因此,星象对于古人的意义,主要在于其标识时间的功能。《易传》说“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希伯来圣经开篇《创世记》说,上帝开天辟地之后,就在天上布置群星,作为划分岁月时日的标志:“神说:天上要有光体,可以分昼夜,作记号,定节令、日子、年岁,并要发光在天空,普照地上。”可见希伯来人也主要是从时间的角度认识星空的。名缘乎义,古人既然从时间的角度理解星象的意义,因此也就必然从时间的角度给星象命名。明白了这个道理,我们就应该从织女星与时序的关系入手,探究织女星得名的缘由。
《夏小正》在七月提到织女星象,将之作为七月来临的标志,就已经透露了织女得名的奥秘。
七月,时属孟秋,处夏秋之交,其时暑热渐退,秋气乍起,天气开始转凉,此时,秋收季节尚未开始,但女人们则要开始忙碌了,她们要纺线织布,为即将来临的肃秋和寒冬准备寒衣。《四民月令》是东汉人崔寔所著的一本专记四时农桑耕织的农家行事历,书中提到,七月要制作新衣以备寒气:“七月……处暑中,向秋节,浣故制新,作袷薄,以备秋凉。”《诗经·豳风·七月》开篇就唱道:“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无衣无褐,何以卒岁?”意思是说,初秋七月,大火星(天蝎座α)向西坠落,九月要裁制寒衣,十一月寒风呼啸,十二月寒气凛冽,如果没有棉衣,寒冷的冬天该怎么过?九月裁衣,则须八月织布,因此,七月就该是纺织娘飞梭织布的时候了。《七月》通篇所吟唱,皆与时序有关,其实就是西周时期流传于地民间的一首农时歌谣,其中所提到的一些物候、天象、农事、节庆活动,有很多可以与《夏小正》的记载互参。这首诗起首就以“七月流火”起兴,并一咏三叹,三章皆以“七月流火”引出,说明这首诗可能就是在孟秋时节大火星西流之际唱的,而歌者可能就是七月夜绩的纺织娘。“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楚辞·九辨》),秋天万物凋零,令人感伤,纺织娘目睹大火西流,伤感之情油然而生,于是即景兴歌,唱出了“七月流火,九月授衣”的歌调。遥想古时,每到七月,黄昏时分,天上,织女星星光璀璨,地上,纺织娘浅唱低吟,天上人间,相映成趣,那颗照耀人间纺织娘劳作的明星,因此被命名为织女,成为织女的守护神,不是顺理成章吗?也就是说,正因为这颗星在黄昏时分高悬夜空的景象,被古人作为七月到来的标志,而七月又是纺织娘昼夜劳绩的月份,所以这颗星就被华夏先民命名为织女。
札扎弄机杼的织女(山东长清县孝堂山东汉郭氏墓石祠画像石)
天鹰座的牵牛郎
以上所论,似乎一切都跟牵牛无关,织女为七月之星,七月为纺绩之期,织女因此而得名为织女,七月女子陈设针线,向织女乞巧,也都是女子的事体,所有这一切都与牵牛这个须眉男子没一点关系,那么,织女和牵牛的一场悲欢姻缘又是因何而起?织女和牵牛会天河的故事又是因何与七夕难分难解地交织在一起?现在,我们该暂且撇开织女,回过头来关心一下被冷落的牵牛郎了。
牵牛星,即西方天文学中天鹰座α(Altair,源于阿拉伯语的Al nasr-l'tair,意为“飞翔的大鹫”),目前,其在夜空中的位置为赤经19h50m47s,赤纬+08°52′06″,视星等0.77。牵牛星也非常明亮,是夜空中排名第十二的明亮恒星。每到夏日,牵牛星高悬天顶,散发着明亮而皎洁的光华,它跟织女星、天津四(天鹅座α)组成璀璨夺目的“夏季大三角”,辉映夜空,十分引人注目,必定很早就引起了古人的关注。
《女十忙》(年画)
华夏先民将这颗星星命名为织女,较之古代埃及、印度、巴比伦的先民为之赋予的“天堂判官”“天堂之魂”“雄踞之鹰”之类威猛的名号,更具人间气息和世俗情怀。那颗高高在上、遥不可及的明星,就因为被称为织女,一下子被从天上拉到尘世,成为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人间女子,成为那些温婉可亲、且歌且织的纺织娘中的一员,因此,这个名字才被华夏民族铭记不忘,流传至今,也正因此,这颗星才能化身成仙女,降临人间,经历了一番悲欢离合的人间故事,感动了一代又一代的华夏儿女。
古人不仅通过星象认识时序,他们也凭借草木的花开花落、野兽的伏蛰动静、候鸟的来去、昆虫的鸣唱等物候现象了解时令,因此,有些动物或植物也就被根据其与时序的关系而命名,比如说,蟋蟀这种昆虫,又称促织,就与它在纺织季节到来的七月夜晚开始鸣唱有关,因此,促织的得名,可以作为织女星的命名与七月之关系的旁证。《诗经·豳风·七月》诗中就提到蟋蟀:“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蟋蟀夏天隐藏在草丛中,听不到它的声息,人们也忽视了它的存在,但是,一入秋天,这小小的生灵就开始了宛如天籁的鸣唱,而且随着天气日益肃杀,它们为了寻找避寒过冬的地方,渐渐靠近人的居室。“七月在野”,七月开始在田野中远远地自在放歌;“八月在宇”,八月已经来到窗外屋檐下轻吟夜曲;“九月在户”,九月则登堂入室,进入人家的室内殷勤弦歌了;“十月蟋蟀,入我床下”,十月,严冬即将来临,蟋蟀已经在温暖的床下安顿好准备过冬了。这些善歌的草虫从七月纺织季节开始,就陪伴着夜绩的纺织娘一起浅唱低吟,因此,它们就获得了促织或纺织娘的雅号。汉代纬书《春秋考异邮》称:“立秋趣织鸣,女功急趣之。”《易纬通卦验》称:“蟋蟀之虫,随阴迎阳,居壁向外,趣妇女织绩,女工之象。”就道出了促织得名的缘由。“促织鸣,懒妇惊”,诸如此类的俗谚,至今还流传民间。织女当空,促织夜鸣,皆为七月来临的标志,由促织之得名于女工之始,也足以佐证织女星之得名于织绩之期。
七夕是七月的节日,七月是女性开始纺绩之月。七夕的主要活动是乞巧,而乞巧的主角是女性,乞巧的对象则是织女星。织女星在七月升上天顶,因此被作为七月到来的标志,并因此被命名为织女星-说到这里,七夕与织女之间的关系、七夕乞巧的风俗乃至整个七夕节日的来历,不是呼之欲出了吗?
银河边的河鼓即牵牛星,而河鼓下面的牛宿则为二十八宿的牵牛,图源《中国大百科全书·天文学》,彩图第47页(局部)
《夏小正》里两度提到织女,但没有提到牵牛,但《夏小正》未言及牵牛,并不意味着那个时候的华夏先民不知道牵牛,因为牵牛和织女的关系太密切了,在天顶的夜空,牵牛的亮度仅次于织女,而且它和织女仅有盈盈一水之隔,银河清且浅,织女处河西,牵牛处河东。《夏小正》时代的人们,在仰首瞩望织女星之时,牵牛星肯定会同时映入他们的视野。其实,织女星已经给人们指出了牵牛所在方向:“七月……初昏,织女正东乡。”顺着织女的视线向东看去,在她的东南方不远处,就是那令她朝思暮想的牵牛郎。所以,《夏小正》中的这一记载,或许正暗示了牵牛的所在以及织女和牵牛的关系。
这当然只是猜测,但是,在和《夏小正》同属西周时期的另一篇文献中,牵牛和织女实实在在地同时出场了。《诗经·小雅·大东》是一首行役之人的哀歌。西周时,一个男子被派往东方服役,披星戴月,夜行旷野,他举目四望,星河低垂,众星历历,在诗的最后三章,他如数家珍般地一口气报出了七个星辰的名字:
或以其酒,不以其浆。鞙鞙佩璲,不以其长。维天有汉,鉴亦有光。跂彼织女,终日七襄。
虽则七襄,不成报章。睆彼牵牛,不以服箱。东有启明,西有长庚。有捄天毕,载施之行。
维南有箕,不可以簸扬。维北有斗,不可以挹酒浆。维南有箕,载翕其舌。维北有斗,西柄之揭。
诗中的汉即银河,而织女、牵牛、启明、长庚、毕、箕和斗都是星名。诗的作者常年劳役在外,风餐露宿,颠沛流离,眼见贵族们终日游手好闲,却安享富贵,锦衣玉食,禁不住触景生情,托物抒忿,指责尸位素餐的贵族就像天上的星星一样,空有其名,却无所事事,中看不中用:银河虽然明静如水,却不可以用来作镜鉴;织女尽管终日奔忙,却没见她织成一匹布;牵牛尽管亮闪闪,却不能用来拉车……箕宿徒有其形,却不能用来簸扬;北斗星虽如斗勺之状,却不能用来酌酒浆——诗中抱怨织女“不成报章”,又怪罪牵牛“不以服箱”,虽含讥嘲,但却表明,在诗人的心目中,已经将织女想象为一个夜绩的女子,将牵牛想象为一头引车的牛,也隐隐流露出其背后牵牛驾车之人的身影,这些诗句足以说明,在西周时世人的心目中,织女和牵牛其实已非徒有其名,而是被赋予了人格。诗人将织女和牵牛并举,数落完织女,接着就数落牵牛,也隐隐暗示两者并非互不相干的鳏夫与处子,而已经是脉脉相望的汉滨情侣了。可以想见,在这首诗被形诸歌咏的年代,与牛郎织女相关的故事可能已经在民间口耳相传了。要知道,民众对于男女之事永远有着不竭的好奇心和丰富的想象力,他们年复一年、夜复一夜地眼见着牵牛和织女这一对天上的俊男靓女隔着清浅的银汉暗送秋波,肯定免不了要给他们演绎一些风花雪月的故事。
这首西周时期的哀歌,其实已经为《古诗十九首》中那首题为《迢迢牵牛星》的艳歌埋下了伏笔。如上所述,在这首诗出现的东汉时期,牛郎织女一年一度会天河的故事早已经广为流传,但是,这首诗除了说牛郎织女脉脉相望之外,并未铺叙他们的故事,这是因为故事流传民间,妇孺皆知,而诗人只是借景抒情,借题发挥,因此对于故事本身只需点到为止,不必多费口舌。对于《大东》诗,也应作如是观。并且,东汉诗中“终日不成章”一语,显然就是化用西周诗中“虽则七襄,不成报章”的句子,由两首诗的一脉相承,也足以暗示汉代的牛郎织女故事是遥承西周而来的——民间传统以及民间故事是一条源源不断的暗流,能够穿越悠长的时空而久久流传,文人的歌赋,则只是荡漾在这条巨大暗流表面上的一掬耀眼的浪花而已。明白了这个道理,则可以推断,至迟在《大东》的时代,牛郎织女的故事或许已经初具雏形了。
天上牵牛郎(南阳东汉画像石)
两个牵牛争名分
织女星因为在七月中天,因此被作为七月的时令标志并被命名为织女,那么,牵牛星之引起古人的关注并被命名为牵牛,又是出于何种机缘呢?个中缘由,同样存乎牵牛星与时序的关系之中。
牵牛之名,未见于《夏小正》这篇最早的时令文献之中,却出现于另一篇重要的华夏时序之书《礼记·月令》之中,即“仲秋之月,日在角,昏牵牛中,旦觜觿中”。
《月令》之牵牛,为仲秋八月的昏中星。古人观象授时,习惯于根据在拂晓或黄昏时见于正南方的星宿判断时节。因此,古代时宪书中照例都有每个月昏、旦中星的记载。与《夏小正》只有几个月提到当月的昏、旦中星相比,《月令》在每个月的开始,都无一例外地记载了这个月的昏、旦中星,所谓“仲秋之月,日在角,昏牵牛中,旦觜觿中”,意谓仲秋八月,太阳运行到东方的角宿,黄昏的时候,牵牛宿出现在南方,拂晓的时候,觜觿(即西方白虎七宿中紧邻参宿的觜宿)出现于南方。
然而,此牵牛却非彼牵牛,《月令》所谓的牵牛并非银河东畔与织女隔河相望的牵牛郎,而是二十八宿中的牛宿。
中国古代天文学家为了观察的方便,在靠近日月运行轨迹的天穹赤道附近,围绕周天找出二十八组星,分别给它们起上名字,测定方位度数,用来作为观察日、月和行星运行的坐标,这就是所谓二十八星宿。天文学家根据日、月运行相对于某个星宿的位置,就可以准确地测定其所处的度数,并据以确定季节、月、日、时辰,制定准确的历法,而占星家根据五大行星相对于某个星宿的位置,则可以占断吉凶,这二十八星宿就是中国传统天文学的恒星坐标系统,其作用相当于西方天文学的十二星宫。二十八宿,四方各七,东方苍龙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北方玄武七宿,斗、牛、女、虚、危、室、壁;西方白虎七宿,奎、娄、胃、昴、毕、觜、参;南方朱鸟七宿,井、鬼、柳、星、张、翼、轸。《月令》仲秋八月提到的牵牛就是北方七宿中的牛宿,它跟银河边与织女星隔河相望的牵牛星并非一回事。
同一片天空上,为什么会出现两颗叫牵牛的星星呢?而且,北方七宿的牵牛与银河边守望爱情的牵牛,近在咫尺。古人如此乱点星官,难道不怕织女认错情郎上错轿吗?
这倒不必替古人操心。银河边的牵牛明亮耀眼,而二十八宿中的牛宿则要暗淡得多,与织女的情郎相比,毫不起眼。更重要的是,银河边的牵牛还有一个别名,叫河鼓,足以让仰观天象的人们,也让织女,不会把它跟那个不起眼的冒牌货混淆。《尔雅·释天》说“河鼓谓之牵牛”,就是说,牵牛又名河鼓,这是银河边的牵牛。《史记·天官书》说:“牵牛为牺牲,其北河鼓。”则明确将牵牛和河鼓区别开来,其所谓牵牛,指二十八宿的牛宿,其所谓河鼓,才是织女的情郎、银河边的牵牛。
那么,牵牛其星何以一星而二名,既名牵牛,又名河鼓?牵牛其名又何以一名而二星,既指织女的情郎,又指北方的星宿呢?这实在是一个令人困惑的问题,曾成为中国天文学史上一个众说纷纭的公案。尽管各家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但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即银河边的牵牛才是最早的、真正的牵牛,而二十八宿的牵牛是后来的冒名顶替者。银河边那位让织女脉脉顾望的牵牛,才是上古先民众所瞩目的牵牛,而二十八宿的牵牛亮度很低,与银河边那个光彩照人的牵牛相比,黯然失色,根本不会引起先民的关注,也不会得到织女的青睐。上古先民根据星象判断节序,为了方便观察起见,他们所选择的肯定是那些明亮的、易于辨认的星星,而不会选一颗渺小的、不起眼的暗星。牵牛南边的那颗小星,之所以后来居上,冒名顶替了牵牛的名头,只是由于随着天文学的发展,后来的天文学家为了建立一个完善的靠近赤道、环绕周天的星宿坐标,因见原先的牵牛星的位置比较靠北,远离天球赤道,才不得不在它的南边,找到另一组星,作为星宿坐标,并张冠李戴地把“牵牛”的帽子戴到了新贵头上。为了区别,原先的牵牛就不得不改名“河鼓”了。
上文我们曾提到,隋人杜公瞻在《荆楚岁时记》的注中,记录了道书上的一个故事,这个故事的来历,可能就跟两个牵牛的这番名号纠葛有关。“牵牛星,荆州呼为河鼓,主关梁,织女则主瓜果。尝见道书云:‘牵牛娶织女,借天帝二万钱下礼,久不还,被驱在营室中。’河鼓、黄姑,牵牛也,皆语之转。”杜公瞻是在解释牵牛何以又名河鼓的上下文中提到这个故事的,他说:牵牛星,荆州人称之为河鼓,又因为音近的关系,被称为黄姑,河鼓、黄姑,都指牵牛。故事中说,牵牛因为借钱不还,被天帝赶到了营室。营室是北方七宿之一,营室之所以叫营室,则是因为它是十月之星,在十月黄昏上中天,而十月正当秋冬之交,农事完毕,大地未冻,寒冬未至,正是盖房起屋从事土木施工的最佳时节,所以古人就把这组星称为“营室”,营室者,营造宫室之谓也。《国语·周语》引夏之《时儆》说“营室之中,土功其始”,即谓此意。《诗经·墉风·定之方中》说:“定之方中,作于楚宫。”“定”,就是营室宿,黄昏之际,营室升上南方的夜空,就要开始建造楚宫了。朱熹注说得很明白:“定,北方之宿,营室星也,此星昏而正中,夏正十月也。于是时可以营制宫室,故谓之营室。”“营室”,又可以泛指北方玄武七宿,《周礼·考工记》:“龟蛇四游,以象营室。”意思是说,天子的旗帜上绣着龟蛇的星象象征营室。龟蛇,即龟、蛇交缠之象,亦即所谓玄武。可见,《周礼》此文所谓营室,就是通指整个北方玄武七宿。牵牛本来是银河边那颗星的名字,与织女隔河相望,但后来牵牛变成了北方一个星宿的名字,成了北方七宿的一员,杜公瞻讲的故事中所谓牵牛“被驱在营室中”,说的大概就是此事。这个故事,大概就是古人编来解释牵牛改名河鼓以及相邻的夜空中有两个牵牛这一令人困惑的现象的。
本文节选自《七夕:星空、神话与异域风俗》(刘宗迪 著,2024年2月版),澎湃新闻经东方出版中心授权摘发。
喜欢"星空中的牛女故事:星星如何成织女,两个牵牛争名分"的人也看了
-
理性保险选择 pdf mobi txt word epub 下载 2024
-
七夕与《诗经》中的先秦社会形态
-
92种元素组成神奇宇宙 pdf mobi txt word epub 下载 2024
-
当莎士比亚遇到剧院歇业
-
银行法 pdf mobi txt word epub 下载 2024
-
备考2019 消防安全技术实务模拟测试(2018年版)-一级注册消防工程师2019资格考试辅导用书 pdf mobi txt word epub 下载 2024
-
上世纪20年代的中国摩登女子与娜拉叙事
-
袁隆平:杂交水稻之父的传奇一生与全球农业革命
-
初中化学(睡前5分钟考点暗记)/碎片化时间的高效利用系列丛书 pdf mobi txt word epub 下载 2024
-
以基辅为中心的罗斯大公国:东斯拉夫文明起源
- 诗人帝王 pdf mobi txt word epub 下载 2024
- 新时代保险业的革新:从技术创新到生态构建
- 外汇黄金投资指南 pdf mobi txt word epub 下载 2024
- 清朝山珍与禁地:《帝国之裘》中的人文与自然交织
- 掌握Access 2007:从入门到精通的全面指南
- 方圆之韵 pdf mobi txt word epub 下载 2024
- 摇滚吉他大师:从传奇演奏到文化影响的全面探索
- 艺术与科学的交汇:探索人类创造力的无限边界
- 航空故事(套装共4册) pdf mobi txt word epub 下载 2024
- 六年级下册数学课程全攻略:掌握小数、分数、几何与统计,开启数学新世界